close




隨著喝咖啡人口的增加,各地都可見咖啡館林立,但你是否喝過道地的台灣咖啡呢?其實本省早於清朝就開始栽培咖啡,台灣光復後卻趨沒落,雲林縣古坑鄉荷苞山早年咖啡樹林立,極盛時期還享有「咖啡山」的美名,近年來有業者重新種植,希望能重振昔日風采,喜好喝咖啡的人不妨利用假日前往尋訪咖啡步道,來趟「台灣咖啡之旅」,並品嚐風味獨特的台灣咖啡。


台灣種植咖啡樹始於清光緒十年,也就是西元1884年,有一位英國茶商發現台灣氣候和中南美洲相似,於是引進一百株咖啡苗木。日據時代,日本人在雲林縣支坑鄉荷苞山經濟農場直營地內栽種75公頃的咖啡園,才打響「咖啡山」的知名度。日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撤離,咖啡園也隨荒廢,只剩寥寥無幾,零星散落各地的老咖啡樹。


  直到七、八年前才由地方人士張來恩自行恢復種植,目前種植有二公頃咖啡樹,並開設巴登咖啡館,從種植、製造到販賣一手包辦。他認為,荷苞山海拔三百公尺,地屬沙質壤土,排水良好,位處亞熱帶氣候,非常適合咖啡生長,採收烘焙的咖啡豆香醇,沒有進口咖啡的苦澀味道,即使不放糖,喝起來仍有甘美的味道。


  張來恩指出,咖啡從播種到採收,約需四到五年的時間,會開出白色的花,結成綠色的果實,果實完全成熟後會變成櫻桃紅色,成熟的咖啡果採收後,需放在水中一晚,讓外殼變軟,再以脫殼機除去外殼,在水中洗淨黏膠狀的果肉,再用乾燥機烘乾,最後再用脫殼機去除咖啡豆表面的軟殼,成為一粒生咖啡豆,並需經過煎焙、粉碎及抽出過程,才是市面上所看到的咖啡。


  張來恩說,雖然咖啡口味多,但咖啡樹只有阿拉米加、羅佛斯達、賴比瑞亞三種原種,至於咖啡品牌則是依國名或產地來稱,如印尼的曼特寧、衣索匹亞的摩卡及著名的牙買加藍山咖啡。台灣咖啡與藍山同屬阿拉米加品種。


民眾若想要實地了解台灣咖啡種植歷程及現況,從事台灣咖啡之旅,可從高速公路斗南交流道下來往斗六市方向行駛,從斗六市外環道路接縣149甲線,經古坑鄉東和村到荷苞厝,轉往建德寺地母廟,沿途都有指標。


  咖啡步道尋根位在地母廟右側登山步道,走完整個登山步道約需二小時,走完步道後可在附近的巴登咖啡館喝杯道地台灣咖啡每杯二百元,可依個人濃淡喜好告知服務人員,以便沖出滿意的咖啡,店內還有台灣咖啡凍,別具風




 


          如入人間淨土     放下塵世紛擾     享受山林靜謐     別有一番滋味


 




 


       梧桐花開4.5月    現在是11月已見梧桐稀稀落落飄落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露園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