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這片雄偉的玄武岩石壁
是因為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
溶漿冷卻收縮之後,岩體產生的五、六角形的岩柱破裂
這種破裂面舊稱為柱狀節理。
(抵達的時間太晚,在加上積水不多,導致沒拍到倒影)
- 西嶼燈塔別名漁翁島燈塔,為澎湖二級古蹟,原為1778年由澎湖通判與台灣知府合建
- 1824年起這170年內多次整修方呈現現在白漆圓鐵柱狀的模樣。燈塔入口三角形門楣上的英文題字「DAVID M. HENDERSON 1874」,
- 係燈塔設計者的署名。庭院內有三塊保存完整的石碑,分別是1778年所立的《興建西嶼塔燈碑記》、1779年的《建修西嶼塔燈落成碑記》,以及1828年《西嶼塔燈碑記》。
- 西嶼燈塔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最早的洋式燈塔,散步西嶼燈塔園區,西式洋樓、雪白的咾咕石圍牆都足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希臘風或者說是普羅旺斯的味道。園區內比較特別的有燈塔文物陳列館,另外則是三尊霧砲跟煙墩,霧笛則是海面能見度極差的時候能夠用來警告船隻。
- 漁翁島燈塔不僅僅是霧砲、塔樓由英國跟德國分別製造,就連以前燈塔守塔員都是由外籍人士擔任,目前燈塔西側圍牆外就保有一位外籍守塔員的墳塚。
- 西嶼燈塔南邊的海域乃澎湖傳統海流湍急的海域,澎湖俗諺「一吼門二西流」中的西流就是指這個海域,此海域又是西嶼漁船前往南方漁場必經的水道,百年前燈塔旁還有天后宮小廟跟公館提供船夫上岸休息,可見當年西嶼燈塔的重要性與功能之強大。
全站熱搜